做口腔修复前担心的五大问题 医生一次性解答清楚
很多人在考虑做口腔修复时,总会反复纠结:做烤瓷牙会不会伤害真牙?种植牙能用多久?为什么有人做完贴面反而更敏感?其实这些担忧都源于信息不对称。今天我们就来拆解大家关心的五个核心问题。
一、做烤瓷牙必须磨小好牙齿吗
这是很多人纠结的点。实际上规范的牙体预备只会磨除0.5-1.5mm的牙釉质,相当于指甲盖的厚度。就像装修时要先刮掉旧墙皮才能贴新瓷砖一样,适度修整是为了让修复体更贴合。现在采用数字化微创备牙技术,能大限度保留健康牙体组织。
需要警惕的是某些不正规机构鼓吹的"不磨牙贴面",很可能导致修复体过厚影响咬合。正规医院会先用硅橡胶取模,通过诊断蜡型模拟修复,再决定具体备牙方案。
二、种植牙是不是一劳永逸
种植体本身确实能使用20年以上,但这就像买车,后期的保养更重要。临床数据显示,定期维护的种植牙10年存活率能达到95%以上,而疏于护理的3年内就可能出问题。
关键要注意三点:每年少要做一次清洁;避免用种植牙啃硬物;糖尿病患者更要严格控糖。现在有的医院服务,会定期召回检查螺丝紧固度和骨结合情况。
三、为什么有人做完贴面会牙酸
临时性敏感通常两周内会消失,这类似于新眼镜需要适应期。但如果持续酸痛,可能是这三个原因:备牙时牙髓受激但未及时处理;粘接剂刺激未;咬合高点导致局部压力过大。
正规机构会在术前做冷热测试,术中采用排龈线保护牙龈,术后进行咬合调整。现在有更温和的氢氧基磷灰石材质贴面,敏感发生率已降3%以下。
四、全口义齿戴着总掉怎么办
传统假牙确实存在固位难题。现在的解决方案很成熟:对于牙槽骨条件较好的,可以植入2-4颗迷你种植体作为支抗;骨量不足的可以采用磁性附着体或精密附件。
重点是要找能做功能性印模的机构,不是简单咬个蜡片了事。好的修复体会利用口腔黏膜吸附力和肌肉运动轨迹来增强固位,吃饭说话都不受影响。
五、修复后牙龈发黑怎么回事
金属烤瓷冠边缘渗色是老问题了。现在主流采用全瓷材料配合个性化基台,能从根源避免金属析出。如果已经出现黑线也不要慌,可以置换为二氧化锆全瓷冠,当天就能完成更换。
对于牙龈萎缩造成的黑三角,现在有牙龈瓷或者树脂美学修补方案。关键的是要找能做龈缘形态设计的医生,修复体边缘要终止在牙龈沟内0.5mm处。
口腔修复该怎么选医院
重点看三个硬件:是否有数字化口扫设备替代传统取模;能否3D打印的临时修复体;有没有显微镜辅助的精细化粘接流程。软件方面则要关注医生是否同时具备修复学和牙周病学背景。
现在的趋势是团队协作式修复,由种植医生、牙周医生和修复医生共同制定方案。比如复杂的全口重建,可能需要先做牙周治疗,再植入种植体,后进行咬合重建,整套流程需要精密配合。
后提醒大家,口腔修复不是越快越好。规范的修复前准备包括牙周治疗、咬合分析、面部美学评估等多个环节,通常需要3-5次就诊才能完成。遇到宣称"一次完成全口修复"的机构,建议慎重考虑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