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治疗是怎么回事?你真的了解吗?
很多人对牙周治疗的反应是“洗牙”,但实际上,牙周问题远比你想象的复杂。牙龈出血、口臭、牙齿松动……这些看似小问题,可能是牙周疾病在作祟。如果不及时干预,甚可能导致牙齿脱落。今天我们就来牙周治疗那些事,帮你避开误区,科学护牙。
牙周病:沉默的牙齿
牙周病是一种慢性炎症,从初的牙龈红肿(牙龈炎)发展到牙槽骨吸收(牙周炎),往往悄无声息。很多人直到刷牙出血或吃东西塞牙才意识到问题。数据显示,我国35岁以上人群牙周病患病率超过80%,但主动就医的不到20%。为什么?因为早期症状太容易被忽略了。
如果你发现牙龈颜色暗红、刷牙时牙刷带血、口气持久不散,或者感觉牙齿“变长了”(其实是牙龈萎缩),建议尽快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。牙周治疗越早开始,越好,花费也越少。
牙周治疗不是“一次性工程”
许多人以为洗牙就能解决所有问题,其实牙周治疗分四步:
1. 基础治疗:包括洗牙(龈上洁治)和深部清洁(龈下刮治),清除牙结石和菌斑,这是所有治疗的基础。
2. 药物辅助:对炎症较重的情况,医生可能会配合局部用药,比如抗菌凝胶或冲洗液。
3. 手术治疗:针对中重度牙周炎,可能需要翻瓣手术、牙龈移植等,目的是修复受损组织。
4. 维护期:治疗后每3-6个月复查一次,定期清洁,防止复发。
整个过程就像养护一棵树,既要修剪枯枝(清除感染),也要松土施肥(促进愈合),后还得定期照料。
这些误区,让你白白遭罪
误区一:“洗牙会让牙缝变大”:牙缝是因为原本填塞的牙结石被清除后暴露的,不洗牙只会让问题更。
误区二:“治疗一次就能”:牙周病是慢性病,需要长期维护,就像高血压需要持续控制一样。
误区三:“只有老人才需要担心”:年轻人因激素变化、吸烟、熬夜等也可能患上侵袭性牙周炎,发病更快。
特别提醒:孕妇由于激素变化更容易出现牙龈问题,孕前做好牙周检查能降低早产风险。

日常护牙,记住这3招
1. 刷牙要“面面俱到”:每天少两次,每次2分钟,牙刷倾斜45度清洁牙龈沟,别忘了轻刷舌头。
2. 牙线比牙签更重要:牙签可能伤牙龈,牙线能清理牙缝中的菌斑,少每晚用一次。
3. 每半年做一次口腔体检:就像车要年检一样,牙齿也需要定期“安检”,早发现早处理。
如果已经确诊牙周病,建议选择软毛牙刷和含氯己定的漱口水(短期使用),避免食物刺激牙龈。

治疗要选对地方
街边小诊所的“快速洁牙套餐”可能隐藏风险。正规机构的牙周治疗会先做检查:拍片评估骨吸收程度,用探针测量牙周袋深度,再制定个性化方案。治疗中使用的超声波洁牙机、激光等设备都需要严格消毒,避免交叉感染。
记住一个原则:凡是“一次”“完全不痛”的,都要打个问号。好的牙周治疗一定是医患配合的过程,需要你的耐心和医生的。

写在后
牙齿是我们的“天然工具”,牙周健康直接影响生活质量。下次刷牙出血时,别再以为“上火”喝点凉茶就行。及时行动,科学治疗,才能让你在80岁时还能啃得了苹果,笑得自信。